近日,由国际著名油画大师程亚杰与享誉文坛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携手合作的《诗情画意》诗画集在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新馆举办了签赠仪式。两位文化艺术骄子将多年心血凝聚的“诗配画”精品结集推出,为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诗画集以“归真唯美”为主题,通过对两位文化艺术大师诗、画作品的融合,以其艺术作品丰富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事业的推广开辟了一条崭新之路。
现代艺术领域对跨界合作习以为常,然而大师级的跨界合作却鲜少问世,且汪国真近年来几乎不再写诗,又为何会专门为程亚杰的画作题写新诗呢?这就要从这两位艺术家、文学家此前的渊源说起了……
二十年前诗画“跨界”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这首《沉思是一种美丽》作于汪国真声名鹊起之初的1985年。当时,全国最著名的诗歌杂志《诗刊》有为画作配诗共同发表的热门栏目,编辑邀请汪国真为一幅准备用作封底的油画配诗。汪国真拿到这幅名为《心曲》的油画作品时,不由得眼前一亮,诗情迸发。《心曲》画的是一位美丽端庄少女坐在钢琴前凝神沉思,仿佛在构想一支心中的乐曲。和当时常见的刻板画作相比,这幅油画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画中女孩优雅娴静的姿态深深打动了汪国真。他当即提笔,迅速写下这首小诗,邮寄给《诗刊》杂志。诗作发表后,汪国真无意中瞥了一眼画作的署名,那是一个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名字——程亚杰。
其实程亚杰当时在天津美术学院已经小有名气,他勤奋又有灵性,多件作品入选了全国美术展并获得重要奖项。而这幅《心曲》在众多作品中是投入感情最多的一幅。“我花费了两三个月时间,以我太太为模特进行创作。画中女孩一袭淡黄色的羊毛衫,侧着脸,好像在沉思创作中的问题,画面温馨而唯美。而汪国真的这首《沉思是一种美丽》,以朴素的蕴含着人生哲理的文学语言,提炼和升华了画中的意境。”程亚杰回忆说,这组诗配画发表的前后二十余年中,他和汪国真都从未见过面,更别说艺术交流了,但是他始终记得这首诗,心怀对汪国真的感激之情。
从“神交”到“知交”
1985年那次“跨界合作”后,汪国真逐渐以充满青春活力和人生哲理的诗句成为一代人的文学偶像。其诗集发行量创新诗之最,后又涉猎书法、中国画和音乐创作等领域。而程亚杰从天津美院毕业后,先后到日本、前苏联和奥地利留学,在欧洲画坛崭露头角,后因为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创作肖像画而受邀定居新加坡。
乍一看履历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意外在2012年再度相逢。当时,北京某美术馆馆长正在为程亚杰撰写传记,无意中发现了程亚杰与汪国真的渊源,有心邀请两位均已功成名就的“大师”相聚。然而,汪国真曾经为很多画作配过诗,他还记得当年的那幅《心曲》吗?怀着权且一试的心情,这位馆长拨通了汪国真的电话,客气地询问:“多年前,您曾为一幅油画配诗,还记得吗?《心曲》,发表在1985年的《诗刊》上……”
汪国真不仅当即表示早就希望见一见这位神交已久的画家,还多次在日后的采访中坦诚,在众多诗配画作品中,程亚杰的作品始终是最能激发他的想像和诗兴的。
这个电话打得极为凑巧,当时汪国真和程亚杰各自因为出席活动都身在北京,而当晚两人又都要“飞”去不同的目的地,因此只能在去机场前匆匆相约在一个小咖啡厅见面。两个“神交”已久的艺术家一见如故,握手寒暄之后,汪国真便大声朗读起他27年未曾忘怀的《沉思是一种美丽》,引来现场一片欢呼喝彩,当即有人提议请两位名家继续携手,重新合作一个诗配画的系列。此后, 程亚杰将他的绘画作品陆续从网上发给汪国真,汪国真则为这些画作配上诗歌,还当即发表在自己的微博里。由于他已多年不写现代诗,新作一出就引发“粉丝”争相转载。
诗人读画重拾激情
“原想出彩
却踩塌了舞台
原想赌赢
却露出了底牌
出场便成为笑料
这,也是一种天才”
这首小诗正是汪国真为程亚杰的《小丑》题写的。画作上画的是一只小丑玩偶,手捧礼盒,憨态可掬,色调清冷,在稚嫩的题材中点染出一点寂寥的味道。而汪国真的诗句一出,就犹如画龙点睛之笔,道破哲理、直抒胸臆,用语言说出了画作之外的另一重主题。由天津人美出版的《诗情画意——汪国真程亚杰诗画集》收录了100幅画作,都配有这样别致的小诗,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中国古人就有为画作题诗的雅兴,很多著名的文化大家不仅是画家还是诗人,不仅是艺术家还是文学家,才能打通画理与文脉。在艺术的本源上,诗人与画家的浪漫世界都是相通的。多年不触碰诗歌领域的汪国真坦言:不是不相信诗歌了,也不是对诗歌失去信心了,而是没有足够的激情创作诗歌,无感而发就是无病呻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程亚杰的画作让我重新找到了创作的激情,不知道为什么,面对他的作品我总能激发无尽的联想,创作出颇有意趣的小诗。从网友的反馈来看,这一批诗歌的质量还是比较理想的。”
而程亚杰也表示:“对一幅绘画作品,每个人的感觉和理解都会不同;诗人与画家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作品,最后总能找到一个交叉点,使文学和绘画两种艺术语言交相辉映。”